close

最近荔枝正當時,嗜甜如命的我當然得來上一盒

『連玉荷包也有山寨?不肖商摻便宜品種魚目混珠(http://ppt.cc/tyA7)

Flora_Sinensis_-_Lychee  十七世紀來華傳教士卜彌格所繪。

〈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〉


 

看到了一則這樣的新聞,似乎可以來談談荔枝。

荔枝在中國果樹栽培上歷史也挺悠久,荔枝最早寫作離支(見司馬相如上林賦),亦做丹荔、荔支。原生於中國嶺南及巴中等地,過去而言,種植荔枝最好的地方是在閩中(福建泉州漳州等地),其次是蜀地(四川),最後是嶺南(兩廣)。古來品種極多,在宋代蔡襄做荔枝譜時就記錄了三十三種,到清代廣群芳譜時更出現了上百種的品種。

    荔枝保存不易,原因是我們食用的所謂果肉是由假種皮發育而成,而非子房發育而成,子房發育而成的果實如蘋果,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來的,兩者之間相連,水分相通,但荔枝的果肉跟果皮是分離的,因此果皮失水速度特快,故有一日色變,二日香變,三日味變,四日色香味盡去的說法。杜牧詩中提及「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」據說楊貴妃特愛荔枝,玄宗皇帝命人快馬加鞭在色香味盡失前,一路從南方運送荔枝至長安城好餵養愛妃〈印象中看過一個資料說當年是用水運用送荔枝,時間久遠,記不清了〉。但一般人可沒這個財力,累死幾匹快馬只為荔枝,所以被貶官界的奇葩蘇東坡下放到惠州(廣東省東南)時,有詩作『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。』

Su_shi  蘇軾也算得上是歷史上的奇人〈夠白目〉吧!

〈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〉

題外話:我想貶他的人一定超不爽,恁爸就是要你不爽才把你丟到那個偏僻的小地方,你竟然給我吃荔枝吃到上火(三百顆荔枝保證上火),還給我煮什麼東坡肉!!掯,給我滾到更遠的地方!於是大爺他就被貶到海南島了,開創了史上貶官的新境界。


 

      關於荔枝,台灣現在常見的品種有三月紅、楠西早生、玉荷包(妃子笑)黑葉、糯米、桂味等,產期從五月初八月底都有。三月紅、玉荷包、黑葉、糯米、桂味等,或許都是極老的品種。在台灣,這些品種多從中國引進,但一些性狀可能都跟當初的有些差異,在此不多做敘述,有興趣可至行政院農委會─荔枝館細看http://ppt.cc/~Drx

      道光年間鶴山文士吳應逵撰的《嶺南荔枝譜》中提到在夏至前出產的荔枝叫水枝,有酸味,曰上水,夏至後出產的荔枝叫山枝又叫火山枝,其甜曰上糖,多數名貴品種的荔枝都是火山枝。書中關於這些品種的形容:

『四月所熟名玉荷包,尚非佳品。』

『水枝以黑葉為上』『陳村荔枝實大核小,其味甘香名曰金釵子,昔人解金釵而得其種,即俗呼黑葉者也。』『黑葉皆核小肉滿如水晶。』

『水晶丸俗稱糯米枝…肉厚而韌…而實較大核則小如赤豆爾。』

『桂味殼有刺而香似犀角。』『桂味摘下五六日而色不變,實略小於水晶丸,故覺稍遜,水晶丸肌體豐艷,而桂味則如淡掃蛾眉。』

    關於這些品種的形容,似乎都指向「核小」為佳,這個現象稱之為「焦核」。《嶺南荔枝譜》一開始也提到,『其細核者謂之焦核,荔枝之最珍也。』焦核是略精結實產生的結果,所謂略精結實就是雖經授粉授精,但中途夭折形成焦核種子。因為是不正常〈繁殖力有限〉的種子,使得產生的荷爾蒙的差異,故略精結實種子的果實會比一般種子的果實更容易落果。在台灣玉荷包和糯米枝的略精結實率都較高,產量及占有率又遠不如黑葉,所以價格也較高,所以才會發生這次的假玉荷包事件。

    除此之外,也有一些單為結實的品種,就是不用經過授粉授精的過程就能結果,這些品種在古時候也有出現過,《嶺南荔枝譜》上道『廣州有無核枇杷,南海有無核荔枝。』香荔就是一種無核的荔枝。目前妖民最想嘗試的則是一種鵝蛋荔枝,原以為是新品種,但讀了《廣群芳譜》後發現原來早就有類似的這種東西了,裡面提到一個品種饅頭,『皮麤(音同粗)厚,味甘,大如饅頭』,也有一個品種叫鵝卵,可惜只用『皮光無刺,色紅』來形容,但應該也不會太小就是。

    關於產季上,書中提到『玉荷包其熟在三月紅之後,黑葉之前』與現今產季相仿,但是否為當時的品種還可再議〈好啦,因為妖民喜歡玉荷包遠勝黑葉,所以不能接受他的評論,顆顆〉,之前一直有聽過說台灣的玉荷包其實是中國的妃子笑,要叫妃子笑才正宗,但這樣看來,其實玉荷包的名稱比妃子笑更早出現,畢竟翻閱《荔枝譜》、《廣群芳譜》及《嶺南荔枝譜》等書,都不見妃子笑的名稱,但早已出現玉荷包,妃子笑名稱應該只是為了附會「一騎紅塵妃子笑」。

a-1-250x0-1275273439842 關於楊貴妃和荔枝的故事很多,但我只想說荔枝熱量不低歐!

〈圖片來源:新浪網〉


 

    前文提到吃荔枝易上火,《本草綱目》中是如此敘述︰「荔枝氣味純陽,其性畏熱。鮮者食多,即齦腫口痛,或衄血也。病齒及火病人尤忌之。」《嶺南荔枝譜》中有看到一種降火的方法,即是飲蜂蜜水一杯。《本草》裡提到的方式則是將荔枝殼浸水喝下去,此即食物不消,還以本物消之之意。可不論如何,還是不建議一次吃太多荔枝龍眼之類的果實。筆者曾在泰國龍眼節參加過一次吃龍眼比賽,在短時間內吃下了大量的龍眼,據當時在場的同學的敘述,時間到的那刻,說的第一句話即是︰「我好渴,我要水」接著燥熱了一個下午。

    現在採後處理技術愈發精進,若有興趣可看《梁佑慎、柯立祥,荔枝採後保鮮技術》這裡想講一些過去的保鮮方式,因為筆者覺得挺有趣的。例如採下後立刻浸泡在冷泉中,如此一來可「殼脆肉寒色香味俱不變」,現代採後處理上也有運用冰水預冷的方式處理,的確可以顯著的減緩果皮褐化,增加儲藏壽命。另外還有在竹林中選一巨竹,剖開竹節,將荔枝至於節中,再將竹節蓋上並用泥土將隙縫封住,如此一來甚至可以儲藏到隔年春天色香味都俱在。另外一種是用梅子做成的梅滷,加上紅色扶桑花(朱槿)染色的汁液,將荔枝浸在其中再撈出曬乾,可以保持色澤(這與現代的浸酸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,詳見粱、柯之文章),但是荔枝的酸味會消失,喪失了原本的風味,可惜了。

        讀了過去種種關於荔枝的資料,讓筆者更加佩服古人的智慧,也對荔枝有了新的認識,原來荔枝的淵遠歷史如此悠久,也如此受歡迎呀!

園藝少女  兩百〈又名妖民〉


營養師小提醒:

9顆荔枝大約就是一份水果的量,60大卡。

CBCPNS營養師  徐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bcpns201306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